过去的50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出民族振兴史上最璀璨的篇章。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作为国家全方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最大的执政党自身发展的需要,50年来,为新中国的生存、腾飞,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壮大,谱写了一曲曲凯歌。
1949年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初,铁幕低垂,东西对峙。划破阴霾,首先承认新中国的是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各国共产党和进步力量也冲破西方包围封锁,伸出声援与合作之手,为年轻的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撑出一方晴空。局面从此逐步打开,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时,共有56个外国共产党应邀出席,盛况空前。
随后的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经历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的洗礼和10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维护国家和党的独立自主,与大国、大党沙文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也曾走入“支左反修”、“支援世界革命”的歧途。
70年代末,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工作的着重点也转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党的对外工作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这一历史性的转折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外交带来勃勃生机。
随后20多年中,政党外交不断冲破“左”的羁绊,把交往对象从共产党扩大到民族民主政党,从社会党拓展到右翼保守政党,路越走越宽,朋友越来越多。
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非洲大陆推进多党制,世界政党格局动荡重组。面对挑战,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人民的选择,以开明、开放的胸怀进一步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党的赞赏和尊重,交往对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各国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为对象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党际交往新格局。正像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宣告的:中国共产党同一切愿与我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领导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共产党为把握战略发展走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亲晤五大洲政党领袖,纵论国际大势,畅谈双边问题,探讨合作途径,交流发展经验,寻求增信释疑,增进了解友谊。
主管政党外交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戴秉国对此指出,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了历史经验,在坚持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基础上,完成了党的对外工作理论的又一次飞跃,为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跨世纪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外交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服务于国家和党的发展战略上,与国家总体外交融为一体,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共十五大以来的党际交往正是以这样的指导思想充实着新型党际关系的丰富内涵。
为促进国家关系的开拓、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不仅与多党制国家朝野政党都有友好交往,同几乎所有邻近国家的主要政党保持着频繁深入的交往,而且与大多数未建交国的主要政党建立了联系,结交了一批可信赖的政界朋友,为最终实现国家关系的正常化辛勤耕耘。目前,中国共产党同全世界140个国家的340多个不同类型的政党建立了联系,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再成为友好合作的障碍,旧朋新友遍天下。
为完善党的建设和促进国家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中增添了治党理国经验交流,注入了经济因素,为新型党际关系充实新的内容,铺就“物质基石”。
新世纪的钟声已隐约传来,依靠着新中国成立50年和中国共产党诞生78年来的坚实基础,本着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坚定步伐走向世界的中国共产党将既往开来,再奏一路凯歌!